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泥鳅上岸摘要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 />
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泥鳅上岸
摘要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着自己的特征,人们在交际中用不规范语言交谈极不方便。而普通话是我国规范的现代民族共同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作为人类思维、交际的工具,具有基础作用。所以要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推进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这是是保证社会协调运转的必要条件。方言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工具,而且还是负载情感文化的纽带。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文章首先对我国语言学界关于“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议予以解析,然后分析了方言对于语言习得的影响,并提出几点建议。笔者认为,只有重视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才能实现真正的跨际文化交流。 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语言的亲缘性极其强烈,任何民族、地区、国家的语言对自身而言可称为主体语言或母语;反之,则称为客体语言或外语。一般情况下。 关键词:语言方言 语言习得 意义第一章3一、解析语言习得3第二章3第三章5第五章5参考文献:5第一章一、解析语言习得 1.1按照《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2000年版)的定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泥鳅上岸
摘要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着自己的特征,人们在交际中用不规范语言交谈极不方便。而普通话是我国规范的现代民族共同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作为人类思维、交际的工具,具有基础作用。所以要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推进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这是是保证社会协调运转的必要条件。方言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工具,而且还是负载情感文化的纽带。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文章首先对我国语言学界关于“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议予以解析,然后分析了方言对于语言习得的影响,并提出几点建议。笔者认为,只有重视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才能实现真正的跨际文化交流。 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语言的亲缘性极其强烈,任何民族、地区、国家的语言对自身而言可称为主体语言或母语;反之,则称为客体语言或外语。一般情况下。 关键词:语言方言 语言习得 意义第一章3一、解析语言习得3第二章3第三章5第五章5参考文献:5第一章一、解析语言习得 1.1按照《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2000年版)的定
语言学
1、《围城》比喻句研究
2、“很十名”现象探析
3、校园流行语研究
4、体态语研究
5、新闻标题语言艺术特色分析
6、关于汉语词类划分原则的再讨论
7、关于字母词的几个问题
8、广告语的语言艺术特色分析
9、谈网络语言的规范化
10、论新兴的社会方言——网络语言
11、汉语缩语研究
12、“零**”词族探微
13、论大陆汉语和海外汉语的差异与融合
14、**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
15、**方言词汇研究
16、**方言人名文化信息解读
17、校园流行词语研究
18、谈修辞与语境
19、析颜色词在中英文化中的差异
20、称谓语的演变及其社会意义
21、浅议流行语
22、XX方言与普通话
23、XX方言地名文化信息解读
24、从汉语发展史看汉语方言的前途。
25、字与汉语词汇复合词的生成机制。
26、谦词所体现的中国文化精神。
27、汉语礼敬语的产生发展及其衰落。
28、佛教文化的传入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29、上古汉语字词所反映的中国远古文化信息。
30、河东方言语词研究
31、“碧落碑”碑文考释
32、司马文公祠“杏花碑”碑文考释
33、《西厢记》中的山西方言词语研究
34、古代汉语中被动句的表示方法
35、古今汉语人称代词的比较研究
36、近体诗的格律研究
37、《诗经》唐魏风的河东文化解读书
38、论薛瑄诗文的语言风格
文艺学
39、略论《文心雕龙》的音训问题。
40、“随性适分”——创作的及至。
41、漱六艺之芳润——略论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论里的宗经思想。
42、爱奇反经与宗经矩圣
——略论《史记》和《汉书》的主导思想。
43、《文心雕龙》看刘勰的妇女观
44、“耽思”到“神思”
——略论中古文学想象论的演进
45、从韩语现象看历史上的割裂修辞
46、山西作家对于“风骨”的审美追求
——XX作品赏析
47、刘勰对河东文学的关注
48、也谈《文心雕龙》之“心”
49、小说叙事与时空观念的变化
50、审美活动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
51、虚构对小说的意义
52、网络文学的特点
53、电子书写的特征
54、自然人化与自然美
55、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
56、新生代小说创作谈
57、“80年代后”小说写作特点
58、卡夫卡的文学思想
59、文学创作中人文关怀与审美追求的交汇统一
60、试论中国消费时代的文学走向
61、当代女性文学的特点——题材的个人化与表达方式的私语化
62、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流文化
63、走向边缘的知识分子文化
64、红色经典文学中的典型人物
65、文学话语蕴籍的两种典范形态——含蓄与含混
66、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冲突
中国古典文学
67、论屈原的爱国主义思想
68、比较曹丕、曹植文学观的异同
69、论“魏晋风度”
70、从《诗经》征战诗看中华民族的战争观
71、比较《诗经》与《汉赋》婚恋诗
72、论鲍照的七言乐府
73、宫体诗审美意义的文化解读
74、从《世说新语》看魏晋人的审美理想
75、从《颜氏家训·文章篇》看颜之推的文学思想
76、试论古典诗词中(月、飞鸟、雨等)意象
77、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成就
78、从《史记·货殖列传》看司马光的经济思想
79、陶渊明思想与清淡之关系
80、郭璞“游仙诗”
81、《诗经》现实主义传统
82、《诗经》抒情艺术手法
83、《左传》语言叙事手法
84、《庄子》语言艺术特点
85、《孟子》论辩风格
86、《史记》的记人叙事艺术
87、《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史地位
88、《汉乐府》的入乐特点
89、汉大赋的成就与不足
90、《史记》、《汉书》之比较
91、《楚辞》与楚文化之关系
92、柳宗元的柳州诗
93、唐玄宗与杨贵妃题材在文学作品中的嬗变
作者:学院人之鬼2007-1-2113:06回复此发言2中文系毕业论文参考题目1
94、唐代古文运动与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不同特点
95、论辛弃疾的苦闷
96、从宋词看俗文学对雅文学的影响
97、关汉卿形象与元代文人的处境
98、《西厢记》与永济普救寺
99、从《金瓶梅》看明代的社会经济
100、《三国演义》的政治观、伦理观、正统观悲剧意识
101、《水浒传》的妇女观
102、《西游记》与道、佛教
103、《三言》的婚姻恋爱观
104、论才子佳人小说的价值取向
105、论某一地方戏
106、《红楼梦》与《金瓶梅》比较谈
107、关汉卿笔下的女性形象
108、中国古代戏曲中“大团圆”结局的文化意蕴
109、从《金瓶梅》看明人的戏曲观
110、从《聊斋》看中国民间信仰
111、试论明代拟话本小说反映的市民情绪
112、《红楼梦》的语言艺术
113、唐传奇:小说史上的地位/婚恋作品的伦理观
114、宋元话本:内容和艺术成就
115、《三国演义》:悲剧意识/战争描写艺术/叙事特征/人物论
116、《水浒传》:作者与成书/叙事方式/语言风格/人物论
117、《西游记》:孙悟空人生道路的哲学意蕴/戏剧色彩与幽默风格
118、“三言”“二拍”:市民文学特色/经商题材与文人心态/冯梦龙的俗文学观
119、《儒林外史》:戏剧形式与悲剧内涵/讽刺艺术
120、《红楼梦》:悲剧意义与文化内涵/妇女观/梦幻与色空/叙事方式/语言艺术/宝玉论/钗黛比较/续书与改编得失论
121、《聊斋志异》:痴情女性/书生形象/花妖狐媚与人物塑造
122、论才子佳人小说的价值取向
123、论公案小说的价值定位
124、论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的关系
中国现代文学
125、胡适与中国现代新诗
126、郁达夫游记的艺术魅力
127、《呼兰河传》文化意蕴
128、谈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
129、论“五四”时期的乡土小说
130、论穆旦的诗
131、论郭沫若的历史剧
132、论周作人早期的散文
133、爱、美与自由——论徐志摩诗歌的思想倾向性
134、“国人灵魂”与鲁迅小说
135、论“七月诗派”对中国新诗的贡献
136、鲁迅《故事新编》的生态意识
137、张爱玲思想中的俄狄浦斯情节
138、李健吾对话剧创作的贡献
139、对影视文学与影视艺术的关系的思考
140、运用影视理论分析一部电影作品
外国文学
141、中西文学比较研究
142、文学与其他艺术之间的关系
143、说不尽的卡夫卡
144、雨果创作中的人道主义
145、“硬汉子精神”与海明威
146、存在主义哲学对现代派创作的影响
147、西方文学中的宗因素
148、也谈哈姆莱特的忧郁
149、克洛德形象新论
150、简·爱形象的再审视
151、一朵“恶之花”——卡门
152、于连形象探析
153、娜拉的形象
154、现代艺术的探险者——卡夫卡
教学论
155、语文的“人化”和“人化”的语文。
156、语文教育文化底蕴的价值取向及培养策略。
157、从语文课程的发展趋势看当代语文教学的特点。
158、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
159、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得失。
160、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和人为素质培养
写作学
161、作为系统的写作活动
162、论写作活动中主体的思维建构
163、写作能力与主体素养的关系
164、试论作为文化实践活动的写作特征
165、写作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166、论语言、形象作为媒体的写作活动
167、写作活动中的想象与存在
168、写作活动中的审美意识
169、文本的结构与内容
170、作为生成活动的写作过程
网络新闻学
171、市场条件下党报经营策略
172、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碰撞融合
173、手机媒体的现状与发展
174、网络条件下新闻含义的思考
175、重新认识新闻价值
176、山西省网络新闻媒体的现状与前景
民俗学
177、某种民族事项(物质生活、节日、仪礼、信仰等)的探讨
178、某地民俗旅游开发的设想
179、民间工艺的分析与现代应用研究
180、民俗传统与现代化生活双向互动的探讨
181、晋商兴衰原因探析(可选择乔家、王家、渠家等其中一家)
182、晋商走向衰落原因分析
183、儒家文化与晋商精神
184、晋商的家规家风
185、晋商的人才观
186、晋商与传统文化
187、河东裴氏家族兴衰原因
188、河东裴氏家族中某一个历史人物研究
逻辑学
189、交际应答的逻辑技巧
190、演讲与逻辑
191、论辩与逻辑
192、科学假说逻辑结构探析
193、三段论的语言表现形式
194、非逻辑谬误种种
195、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辨析
1、文献法
文献法是一种既古老,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学研究方法。无论哪一种社会活动想要留下永久的痕迹都离不开各种文献。人类活动与认识的无限性和个体生命与认识的有限性的矛盾,决定了我们在研究逝去的事实时必须借助于文献。
2、比较研究法
作为一种思维方法,比较研究贯穿于教育研究的全过程。无论在科学实验的过程中,或是在理论研究中,比较研究都是不可或缺的基该方法。
3、归纳综合法
归纳综合法的基本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实例法,借助于给出的一组输入/输出实例逐步导出适于一类问题的程序;另一种是“轨迹”法,通过所给实例的执行轨迹,逐步导出程序。
4、实证研究法
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5、定量分析法
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研究方法
提供一些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国文学方面的毕业论文选题。供参考。
外国文学方向
1、论古希腊神话的特质及其对西方文化精神的影响。
2、试论荷马史诗的时代主题及其艺术成就。
3、论古希腊悲剧的命运观和艺术风格。
4、从《俄狄浦斯王》看索福克勒斯的悲剧艺术成就。
5、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的悲剧艺术比较。
6、东西方悲剧精神的比较研究。
7、论但丁《神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8、《巨人传》与法国文艺复兴精神。
9、堂吉诃德与桑丘
呵呵,我也是现当代的。我现在也是毕业班,不过我学校大三便开始着手了,所以现在相对轻松。
1、首先应该是大方面着手吧。比如王安忆、王朔、新写实这样先确定下来
2、然后到中国知网搜每个方面的研究综述;比如《近十年王安忆研究综述》、《近十年先锋小说研究综述》等等,在这类综述性的文章里,你便可以非常清楚地知道,这个作家哪些方面被研究透了,哪些方面还有欠缺(这个论文作者一般都会说明),然后你就可以由此发现空白点。比如我一个同学写的是三言二拍中美男子形象研究,因为研究综述中提到,三言二拍中女性研究形象取得很大成就,但是男性形象研究则相对缓慢——她由此就找到突破口了;这个选题获得了老师的一致赞赏;
3、要善于搜索资料。比如一篇论文下面的注释中提到哪些论文哪些书,最好记下来,然后再去找,这样就省得浪费大量时间检索了。另外,论文一定要动笔下下去,不要只是空想,也不要担忧说好几千字怎么写得下来——只要你动笔了,慢慢的,你会发现门道,也会发现几千字其实不是问题。
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述评
[摘 要] 语气词作为现代汉语中表达语气的“最重要的手段”[1]265,对它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涉及面
却很广,各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它的来源、内部分类、句法分布以及语气意义和语用功能等方
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了基础、开拓了局面。
[关键词] 语气词; 研究; 成果
现代汉语中语气词虽然是一个封闭的词类,数
量不多,但它的意义之空灵,表情达意之丰富,位置
之灵活,功能之复杂,在虚词中是极其少见的。也许
是因为这个原因,现代汉语中语气词的专门研究起
步相对较晚,早期只在现代汉语语法论著和教材中
有所涉及,到了八十年代以后,随着语法研究的深
入,虚词研究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有关语气词的
研究日益增多,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
一、语气词的来源
汉语中语气词的存在由来已久,据孙锡信考证,
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和其他词类一样,语气词也经
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2]6。因此,现代汉
语中语气词的来源问题就成了一个非常复杂、值得
探讨的课题。孙锡信在《近代汉语语气词》一书中
运用了因声探源,虚实对比以及形态分析等方法,论
证了现代汉语主要语气词(包括单音节语气词和双
音节语气词)的来源,这本著作在语气词的历时研
究方面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正如张斌为该书所作
的序中所说“填补了汉语史研究的一个空白”[3]。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学者通过不同的方法论证
了个别语气词的来源,如江蓝生详细论述了疑问语
气词“呢”的来源,他将现代汉语中的“呢”分为表示
疑问语气的“呢1”和不表示疑问语气的“呢2”,结合
诸多文献,调查了“呢1”、“呢2”用字相分、相混以及
相合的变化情况[4]17-26;钟兆华则通过对韵文用韵
的考察,对“吗”、“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了探
讨[5]1-8。
只有理清了现代汉语语气词的历史来源及意义
的演变过程,共时研究才能有理有据,进一步深入。
二、语气词的分类
不同的学者出自不同的需要,依据不同的标准,
从不同的角度对语气词内部进行了分类。
(一)以语气词语气意义和功能为依据
最早的《马氏文通》根据语气词的语气意义将
语气词分为传疑语气词和传信语气词。“助字所传
之语气有二:曰信,曰疑。故助字有传信者,有传疑
者”[6]323。
朱德熙在《语法讲义》中根据语气词的功能以
及连用时在句子中出现的顺序将语气词分为三组:
第一组表示时态:了、呢1、来着;第二组表示疑问或
祈使:呢2、吗1、吧1、吧2;第三组表示说话人的态度或
情感:啊、呕、欸、嚜、呢3[7]208。
高名凯在《汉语语法论》中依据句型以及语气
词在句中的位置,将语气词分为句终询问词、(吗、
么)、疑惑句中的传疑句终词(罢、吧)、句终命令词
(罢、吧、呀、啊、哇、休)、句终感叹词(啊、呵、呀、哩、
呢、哇、哪、吓、啦、咧)、句中感叹词(呀、呢、罢、啊、
末(么、吗))[8]447-549。
丁声树在《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以语气为纲,
把重要的语气词分为五组。疑问:吗、呢、啊;祈使、
禁止:吧、了、啊;测度、商量:吧;陈述:的、了、呢、罢
了、么、啊;停顿:吧、么、呢、啊[9]209-217。
胡明扬认为“语气助词和叹词都表示语气,因
此可以统称为语气词;但根据句法功能的不同和重
音的有无习惯上分为两类,一类称为‘语气助词’。
一类称为‘叹词’”[10]347,并根据语气意义,将语气助
词分为表情语气助词:啊1;表意语气助词:啊2、欸、
吗、呢、呕;表态语气助词:吧、嚜[10]416-419。
(二)以语音形式为依据
孙锡信根据语气词的主要元音将语气词分为a
系、o系、ou系、e系共四系。a系:啊、呀、哪、啦、吧、
吗、哇;o系:哦、哟、nio、啰、波、么、喔;ou系:ou、呦、
nou、喽、啵、呣、wou;e系:呃、ie、呢、了、呗、嚜、
喂[2]266-267。张彦以语音形式为依据,将语气词分为
辅音语气词和元音语气词,再以音节数目为依据,将
辅音语气词分为单音节语气词和双音节语气词[11]。
张谊生总结了现代汉语语气词的四种分类情
况:1.从构成的音节看,分为单音节和双音节;2.从
所起的作用看,分为典型语气词和一般语气词;3.从
语音的变化看,分为基本语气词和派生语气词;4.从
在句中所处的位置看,分为句末语气词和句中语气
词[1]279。
对语气词进行不同角度的科学的内部分类,可
以明确语气词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进一步
有效地从语义、语用上对其进行研究。
三、语气词在句子中的分布
在探讨语气词语气意义的过程中,已有学者认
识到语气词在句中分布的灵活性,这也是造成语气
词语气意义复杂难解的因素之一。因此,分析语气
词在句中的分布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一)语气词在句中的位置
《马氏文通》最早提出语气词时,就提出语气词
是位于句末的。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语
气词不仅可以出现在句末,还可以出现在句中。
李兴亚讨论了语气词“啊、呢、吧”用在句中表
示停顿时的具体位置,其中“啊”有八个位置,分别
是主语后、呼语后、列举事物或行为时,用于并列的
词语或分句后、状语后、插入语后、重复的动词后、假
设复句(前偏后正)的偏句后、选择复句的前一分句
后;“呢”有四个位置,分别位于主语后、状语后、选
择复句的前一分句后、假设复句(前偏后正)的偏句
后;“吧”有两个位置,假设复句(前偏后正)的偏句
后和用于举例性质的插入语后[12]112-115。
张谊生认为能够出现在句中的语气词只有
“啊、呢、吧、么、嘛、哪、啦”等几个,指出语气词可以
在句中出现的位置相当丰富多样,既可以出现在不
同的句子成分之间,也可以出现在不同的句法成分
之间,还可以出现在同一个句法成分之内[1]。
孙汝建在运用分布分析法分析语气词的语气意
义时,详细分析了语气词在句子中的位置情况,指出
在单句中,语气词可以出现在句末、句中和句首,其
中只有“么、呢、吧、啊、嘛、吗、哪、的+啊→da、啦”
可以在句中出现,具体位置是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
中;双宾语之间;双重定语之间;并列成分之后;句子
的特殊成分(全句的修饰语、提示成分、独立成分)
之后;在复句中,语气词出现的位置有四种:始发分
句句末、终结分句句末、并列复句的几个分句句末、
复句句首[13]85-89。
张彦从句法结构的角度总结归纳了汉语语气词
分布于句中的各种情况,认为语气词在单句中可以
出现在句子成分中间:主语后、状语后、述语后、述语
与状态补语之间、非直接定语之间;还可以出现在句
子成分内部:举例式的各并列项之后、用于重叠式内
部,有“A呀A呀”等。除此之外,还可以位于个别
复句的前一分句后以及独立语后,这一点与李兴亚
的观点是一致的[11]。
(二)语气词的层次地位
朱德熙指出出现在主谓结构后头的语气词,多
半是附加在谓语上头的,例如:“你去吧”的构造不
是“你去/吧”,而是“你/去吧”。有的时候语气词是
附加在谓语内部一个成分上头的,例如“你觉得(谁
去/合适呢?)”。只有在某些类型的句子里,语气词
才是加在整个主谓结构上头的,例如“谁去
呢?”[7]207。
朱德熙这样分析就提出来一个问题:语气词究
竟是属于句子平面的还是词组平面的东西?现在语
法学界普遍认为语气词是属于句子平面的。黄国营
在《句末语气词的层次问题》一文中将句法、语义
语用结合起来,提出了“行事语用成分删略”和“言
语句型动态心理转换”的观点,以实际句例具体讨
论了句末语气词在句法结构和语用结构上的层次问
题。指出句末语气词既可能属于全句,也有可能只
属于宾语小句,还可能是这两种情况的融合,并认为
语气词在句中可能进入的层次空间与不同的语气词
的不同性质有关,与主句句型有关,与宾语小句有
关[14]1-9。
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的意见,张久在《关于语气
词问题的思考》一文中就提出语气词应该是作为词
组平面上东西来处理,他的认识基础是:任何句子的
最终实现都有赖于句调的附着,没有句调,不能成其
为句子,在句调没有附着在句子上之前,一切句法手
段都应视作是在词组平面上操作的东西。“语气词
应该首先是先于词结合,将它的语气信息与词组结
合,然后再受整个句调的影响。”为了证明自己的观
点,他还提出了“亚句”的概念[15]77-79。
四、语气词的语气意义
语气词的意义非常空灵,在使用时又多依赖于
语用因素,显得飘忽不定,不容易确定和把握,而且
“有的语气词可以表达多种语气,……有的语气可
以用多个语气词表达,内部有细微的区别。”[16]33因
此造成了几乎对每一个语气词语气意义的确定各家
学者的意见都不一致。关于语气词语气意义的描
写、研究、分析也成了各家学者研究语气词时最为感
兴趣的一个重点,各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
的方法来寻求和验证语气词的语气意义。
《马氏文通》首次提出语气词的语气意义有两
种,传疑和传信。“助字所传语气有二:曰信,曰
疑。”[6]为之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各家学者的研究
都是围绕着“疑信”二字展开的。
胡明扬专门论述了如何分析语气词语气意义的
方法,他认为“只能在语气助词的使用过程中,也就
是在语气助词和某个具体句子结合的实例中去考察
语气助词的语气意义”,但他同时指出“随文释义固
然好,但很容易把句子中某些语句或某些结构或句
终语调的语气意义误加在语气助词身上”,为此他
提出五种办法:
1.去掉语气助词,看看有没有假设的那种语气
意义。
2.保留语气助词,去掉或改动某些有可能表达
某种语气意义的语句或结构,语调不变,看看全句的
语气意义是否发生变化。
3.保留语气助词,只变动句终语调,看看全句的
语气意义是不是发生变化。以上三种可以说是消极
的办法,是为了排除干扰因素。
4.在同样的句子,使用同样的语调的前提下加
用不同的语气助词,这是直接考察语气助词语气意
义的一种可行的积极的办法,通过比较去正面考察
语气助词的语气意义。
5.分析整个语气系统,从系统性方面去考察每
个语气助词的语气意义,这是一种参校方法,可以用
来校正结论。
胡明扬设想出现代汉语语气词的语气意义有这
么几种:肯定、不肯定、强调、当然、疑问、感叹。并提
出“现代汉语中没有专门的表示祈使语气的语气助
词”[10]4-7。
储诚志认为句子的语气是“由句中的语调、词
语、语法格式、语气词和语境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而
形成的,因此,在研究语气词语气意义的时候,不能
把一个语气词所在句子的语气简单地看作该语气词
所能表达的语气意义。比较妥善的解决办法是在分
析语气词语气意义的时候寻求语法形式上的控制和
验证手段。”并提出了“最小差异对比法”和“最大共
性归纳法”[17]39-51。
孙汝建则认为如果把语气和口气分开,语气词
并不表达语气,只表示口气。对于如何分析语气词
的口气意义他提出了三种方法:
1.义素分析法,他认为语气词都有其基本的语
气义素,这种基本的语气义素是对语气词本身在各
种语用环境中语气意义的概括;
2.分布分析法,根据语气词在句子中出现的位
置来分析语气词的口气意义;
3.替换分析法,通过替换和删除语气词可以区
分句末语气词口气意义的细微差别[13]。
在现代汉语中,一个句子表达语气的手段有很
多,语气词只是其中的一种,它经常是和语调、其他
语词、句法结构以及语境共同作用来形成一个句子
的语气,在如此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剥离出一个语气
词在句子中的语气意义,成了一道摆在语法学者面
前的难题,大家已经认识到了“随文释义”这种传统
方法的局限性,并且很多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分析
方法,这些都是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
五、语气词的语用功能研究
语气词的语用研究相对于其他方面来说比较
晚,但很快就成为语气词研究的另一个重点。因为
语法学者们发现语气词的使用很大程度上是受语用
因素制约的。从语用的角度对语气词进行分析研究
将更有利于从微观上对语气词展开细致入微的考察
分析。田泉早在1988年分析了“吗”和“呢”的语用
功能,发现“吗”用在问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呢”是
强调、突出它前面的信息重点或疑问点,进而有夸大
某种语气的作用。因此作者提出以“吗”“呢”对立
为基本条件验证句子语气的框架依据不足[18]93-95。
储诚志在分析语气词的语气意义时就指出“就
语气词而言,语用层面的分析和研究也许更为重
要”,他以“啊”为例,认为在话语篇章之中,一个句
子能不能带“啊”的主要原因,取决于“啊”缓和语气
的功能是否与说话人当时的心理状态和话语的语气
要求相和谐[17]。
方梅将句中语气词放在篇章中,结合一个话串
中信息结构、话题结构、轻重音模式的分析,辨析了
句中语气词的主位标志作用和语气意义的强弱,对
句中语气词的功能得出了较为系统的认识。方梅认
为,句中语气词所标示的成分有时既不是主语也不
是话题,甚至不是直接句法成分,句中语气词实际上
是划分句子次要信息和重要信息的标志[19]129-138。
很多学者针对单个语气词的语用功能进行了深
入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比较突出的有邵敬敏
(1989)、金立鑫(1996)、熊仲儒(1999)、谢白羽
(2001)、范开泰和张小峰(2003)等人对“呢”的研
究,还有李讷、安珊笛和张伯江(1998)、陈颖
(2001)、徐晶凝(2003)、郭婷婷(2005)、吴碧宇
(2006)、张小峰(2007)、等人也对个别语气词的功
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
六、个体语气词的研究
除了对语气词的整体进行研究之外,很多语法
学者还对具体的某个语气词进入了深入细致的考
察、描写和分析,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呢”
的研究上,自从胡明扬于1981年提出在疑问句中,
“‘疑问’是由语调决定的,和‘呢’无关”这一观点
以来[10],语法学者们的讨论就没有停止过,对“呢”
在疑问句中的性质、语义特征、语用功能,各家学者
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意见始终难以达成一致。
在这方面影响较大的有陆俭明发表的《关于现
代汉语里的疑问语气词》一文,他通过对疑问句和
非疑问句,从这种疑问句和那种疑问句之间的最小
对比来确定出现在疑问句末尾的语气词是否真负载
疑问信息,这种方法着重比较了“W+呢+?”、“W
+?”、“W+吗+?”这三种非是非问句的格式,验
证出“呢”是一个负载非是非疑问信息的疑问语气
词[20]253-267。与陆俭明先生持相同看法的人有康亮
芳[21]周士宏和周莉[22]、叶蓉[23]等。
持相反观点的学者们则认为“呢”不是一个疑
问语气词,邵敬敏针对陆俭明先生提出的三种问句
格式,考察比较了大量语言材料,采用排除法,最后
得出结论,认为“呢”不是一个疑问语气词,他认为
“呢”只是非是非问句的一种形式标志,有无标志不
影响疑问句的性质;当“呢”出现在“W+?”这种
非是非问句简略式末尾时,其功能是将这种疑问句
同不带“吗”的是非问句从形式上予以区别,它同样
对句子的疑问性质不起决定作用,也不负载疑问信
息[24]。文炼[25]金立鑫[26]、马道山[27]等学者也支持
这种意见。
从《马氏文通》提出“助词”一说到今天,纵观这
几十年来现代汉语语气词的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我
们认为今后的研究应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即“三
个确定,三个结合”。确定语气词的来源;确定“呢”
在疑问句的性质、确定双音节语气词的具体数目;将
句法、语义与语用相结合、将历时与共时相结合、将
传统的分析方法与新的语法理论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张谊生.现代汉语虚词[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孙锡信.近代汉语语气词[M].语文出版社,1999.
[3]张斌.近代汉语语气词·序[C]//
[4]江蓝生.疑问语气词“呢”的来源[J].语文研究,1986
(2).
[5]钟兆华.论疑问语气词“吗”的形成和发展[J].语文研
究,1997(1).
[6]马建忠.马氏文通[M].商务印书馆,1983.
[7]朱德熙.语法讲义[M].商务印书馆,1982.
[8]高名凯.汉语语法论[M].商务印书馆,1986.
[9]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商务印书馆,1961.
[10]胡明扬.北京话的语气助词和叹词(上)[J].中国语文,
1981(5).
[11]张彦.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2003.
[12]李兴亚.语气词“啊,呢,吧”在句中的位置[J].河南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2).
[13]孙汝建.语气词口气意义的分析方法[J].南通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6(5).
[14]黄国营.句末语气词的层次问题[J].语言研究,1994
(1).
[15]张久.关于语气词问题的思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7).
[16]黄伯荣.现代汉语·增订四版(第四版)[M].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7.
[17]储诚志.语气词语气意义的分析问题[J].语言教学与
研究,1994(4).
[18]田泉.问句中“吗”、“呢”功能的差别刍议[J].松辽学
刊,1988(2).
[19]方梅.北京话句中语气词的功能研究[J].中国语文,
1994(2).
[20]陆俭明.现代汉语虚词散论[C].语文出版社,1999.
[21]康亮芳.从现代汉语疑问句的构成情况看疑问句句末
语气词“呢”[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
(4).
[22]周士宏,周莉.“呢2”的功能、用法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的应对策略[J].世界汉语教学,2006(2).
[23]叶蓉.“呢”探微[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1992(2).
[24]邵敬敏.语气词“呢”在疑问句中的作用[J].中国语文,
1989(3).
[25]文炼.从“吗”和“呢”的用法谈到问句的疑问点[J].思
维与智慧,1982(4).
[26]金立鑫.关于疑问句中的“呢”[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6(4).
[27]马道山.语气词“呢”在疑问句中是疑问算子吗?[J].
中国外语,2006(1).
题目内容是自己熟悉和擅长的。
确定自己的题目方向,如:文艺学,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或者结合美学。
论文研究的点,也就是你的题目,一定要有研究价值。
我觉得,第一点和第三点很重要,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质量和能否顺利通过答辩,第二点是基本要求。
举个些例子:沈从文小说中的男性世界;浅论《儒林外史》对人性的扭曲等。